主要行業
- 金融服務 房地產 有色金屬
- 醫藥生物 化工行業 機械設備
- 交通運輸 農林牧漁 電子行業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務
- 汽車行業 黑色金屬 采掘行業
- 家用電器 餐飲旅游 公用事業
- 商業貿易 信息設備 食品飲料
- 輕工制造 紡織服裝 新能源汽車
- 高端裝備制造 其他行業
點擊進入可選擇細分行業
【免責條款】
1. 用戶直接或通過各類方式間接使用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的服務和數據的行為,都將被視作已無條件接受本聲明所涉全部內容;若用戶對本聲明的任何條款有異議,請停止使用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的全部服務。
2. 用戶需知,研報資料由網友上傳,所有權歸上傳網友所有,慧博投研資訊僅提供存放服務,慧博投研資訊不保證資料內容的合法性、正確性、完整性、真實性或品質;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若認為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內容可能存在侵犯第三人著作權的情形,應該及時向慧博投研資訊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慧博投研資訊將遵循"版權保護投訴指引"處理該信息內容;
4.本條款是本站免責條款的附則,其他更多內容詳見本站底部《免責聲明》;
化工行業專題:工業綠氫1.0時代開啟
1.政策支持綠氫綠電與工業耦合。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資訊】綠氫可以助力交通、化工、鋼鐵、石化等多領域深度脫碳,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氫,優化煤化工、合成氨、甲醇等原料結構。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資訊)目前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四川省成都市都在相應的政策中明確了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氫產量,合計年產量約80萬噸。這超過了國家發改委在國家氫能規劃中提及的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氫年產量目標。東部地區,對于可再生能源制氫在交通領域,尤其是制氫加氫一體站的應用更為關注。西部地區的政策更加側重于強調可再生能源制氫在工業領域的應用。
2.綠氫和工業分布決定工業綠氫先行。我國氫氣生產以西北、華北為主,主要來自化石能源。2020年我國氫能產量和消費量均已突破2500萬噸,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制氫大國。從區域分布看,氫能生產主要產生在西北和華北地區,產量超過400萬噸的省份有內蒙和山東,產量超過300萬噸的省份有新疆、陜西和山西。氫能源按生產來源劃分,可以分為“灰氫”、“藍氫”和“綠氫”三類。目前,我國氫氣主要來自灰氫。未來與大規模光伏發電或風力發電配套的電解水制綠氫將成為發展趨勢。
3.綠氫與工業耦合示范項目及經濟性。光伏風電等棄電現象一直存在,經濟效益受損;化工行業提供充分消納場景,是雙碳目標下的絕佳選擇。借助西北地區光伏風電資源和產業集群優勢,將光伏風電制氫用于化工原料或燃料,打通“風光制氫+化工”生態鏈,解決棄電嚴重問題,同時帶動下游化工產業。當光伏發電制氫電價控制在0.25元/kWh以下時,制氫成本與化石能源接近。“風光制氫+化工”整體盈利能力去看,項目模式有助于實現風光項目落地,整體經濟較好。中石化、三峽能源、中煤等多家大型企業都在布局萬噸級/年以上綠氫與工業耦合示范項目。
4.工業綠氫應用提升相關設備需求。電解槽方面,主要有堿性水電解槽(AE)、質子交換膜水電解槽(PEM)和固體氧化物水電解槽(SOE)。其中,堿性電解槽技術最為成熟,生產成本較低,國內單臺最大產氣量為1400立方米/小時。據勢銀統計,2021年中國堿性電解水制氫設備的出貨量約350MW,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設備的出貨量約5MW。2022年中國電解槽出貨量在800MW左右,在2021年基礎上實現翻番,2030年中國電解槽裝機量預測將超100GW,全國可再生氫總需求達到770萬噸/年。堿性電解槽投資成本將從2020年的每千瓦2000元,降低至2030年的每千瓦1500元。制氫總成本有望下降至每公斤13元,在成本上充分具備與化石能源制氫競爭的能力。儲氫罐方面,適應氫能的大規模儲存、降低設備制造成本的大容量高壓儲氫裝備逐步研發成熟,有助于推動儲氫成本大幅下降。
5.投資建議:政策支持綠氫綠電與工業耦合。在西北地區,風光資源豐富,面臨消納問題;化工用氫千萬噸級,綠氫替代潛力巨大。目前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四川省成都市都在相應的政策中明確了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氫產量,合計年產量約80萬噸。在經濟性方面,制氫成本與化石能源接近。“風光制氫+化工”整體盈利能力去看,項目模式有助于實現風光項目落地,整體經濟較好。多家大型企業都在布局萬噸級以上綠氫與工業耦合示范項目。灰氫可替代規模約3000萬噸,到2030年,全國可再生氫總需求達到770萬噸/年,潛力巨大。工業綠氫應用提升相關設備需求。建議關注電解槽和儲氫罐的相關公司。
6.風險提示:政策實施不及預期;氫能價格難以大幅下降;相關設備技術發展不及預期;電解槽行業競爭激烈
證券分析師:樊金璐(S0980522070002)
為了完善報告評分體系,請在看完報告后理性打個分,以便我們以后為您展示更優質的報告。
您也可以對自己點評與評分的報告在“我的云筆記”里進行復盤管理,方便您的研究與思考,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正在加載,請稍候...